① 工作原理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如图3-2所示。转子2的外表面和定子3的内表面均为圆柱形。转子中心和定子中心之间保持一个偏心距e。转子上开有均匀分布的径向滑槽,矩形叶片4装在转子的滑槽内并可灵活伸缩。这些叶片将前、后端盖和转子及定子间形成的环状空间沿圆周分割为与叶片数量相同(均为奇数)的密封工作腔。由于转子和定子间的径向距离沿圆周变化,故在转子旋转的过程中这些密封工作腔会发生周期性的扩大和缩小变化。在泵内安装有带腰形配流窗口的配流盘或在泵的端盖或定子上制有分隔 开的腰形配流窗口,其中与正在扩大容积的工作腔相通的即为吸油腔,与正在减小容积的 工作腔相通的则为排油腔。当原动机通过传动轴1带动转子2按图3-2所示方向旋转时, 在离心力以及通入叶片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下(有的还有弹簧力)右侧的叶片向外伸出,叶片的顶部贴紧在定子内表面上,密封工作腔容积逐渐增大,产生真空,通过吸油口和右侧腰形配流窗口将油液吸入。而左侧的叶片向里缩进,密封腔的容积逐渐缩小,密封腔中的 油液通过左侧腰形配流窗口和压油口被压出而输送至系统中去。传动轴带动转子每转一周,每个密封的工作腔吸油和压油各一次。原动机带动泵连续运转时,泵便连续地压油。
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 变量问题由于单作用叶片泵的转子中心和定子环中心之间保持偏心距e, 而泵的排量与偏心距e 相关,采用某种机构调节该偏心距,则可从零到某一方向最大值之间或从 零正反向到最大值之间连续或有级地改变其供油排量。如果改变偏心距e 的方向,也可在 泵的转向不变情况下,使泵的吸、压油腔互换,实现反向供油。所以单作用叶片泵经常制 成变量泵。还有为了满足系统对流量的不同要求,需要采用双联泵甚至多联泵,它们是由 两个或多个单级泵安装在一个壳体内,在油路上并联而成的液压泵。
b. 不平衡作用力问题 由于转子、传动轴及轴承等机件上受单方向的液压不平衡作用力,轴承负载较大,寿命较短,不宜高压化,故单作用叶片泵又称非卸荷式泵。
c. 叶片槽后倾为使叶片顶部可靠地和定子内表面相接触,压油腔一侧的叶片底部和压油腔相通,吸油腔一侧的叶片底部和吸油腔相通(图3-3)。为了使叶片能顺利向外甩出 并始终紧贴定子,必须使叶片所受的切向惯性力与叶片的离心力等的合力尽量与叶片槽的 方向一致(图3-4),以免侧向力的分力使叶片与定子间产生的摩擦力影响叶片的伸出,为 此转子上的叶片槽应向后倾斜(倾斜方向与转向相反)一定角度0开出。
d. 困油问题为了防止吸、压油腔贯通,配流盘的吸、压油窗口间的密封角β应略大于两相邻叶片间的夹角。但是,由于单作用叶片泵的定子不存在与转子同心的圆弧段,因此当上述被封闭的容腔发生变化时,会产生与齿轮泵相类似的困油现象。不过,单作用叶片泵的困油现象并不十分严重,通过配流盘排油窗口边缘开三角形卸荷槽(俗称眉毛 槽)的方法可以消除困油现象所带来的危害。有时还利用困油时密封容腔的被压缩过程, 当密封容腔中的油液被压缩到接近额定工作压力时,再把容腔接通压油腔,由于减小了和 压油腔接通时的压差,故降低了液压冲击和噪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