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由于马达齿数较多,径向间隙密封块与齿轮又只有两个齿接触,过渡区很小(只有 一个齿间),再使过渡区圆弧长度尽可能靠近节点,所以就将低压区的包角θ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并在密封块、轴套与前盖(后盖)之间用 ·O形密封圈加以限制和密封,而其余部分均处于高压之中,因而可将轴套与齿轮间的摩擦面设计得很小(将轴套挖掉部分, 见图2-35)。这样,在轴向和径向,都减小了摩擦面,提高了机械效率和输出转矩,改善 了启动性能。
b. 由于齿轮圆周大部分处在高压下(图2-36),大大减轻了齿轮轴承的径向载荷,从而大大减小了轴承的摩擦转矩,增加了输出转矩,降低了启动压差△po, 改善了启动特性,提高了轴承和马达的寿命。
c. 马达壳体的内孔无配合面,故壳体可采用无缝钢管。不仅内部不需加工,且圆形钢管受力较好,不易变形,可以提高马达使用压力。
d. 连接前、后盖和壳体的螺栓6(图2-35)贯穿于壳体内部。
e. 除了齿轮两侧装有滚针轴承外,还在输出轴的轴端装有滚动轴承,故在输出轴端可承受一定的径向力,提高了齿轮马达使用适应性。
f. 一般齿轮马达的齿顶间隙,是由齿轮轴、轴套、轴承间隙和壳体孔的制造精度及中心距安装误差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而这种间隙是很难控制的。而使用了径向间隙密封块的齿轮马达就克服了上述缺点,由于径向间隙密封块在壳体中是浮动的,靠油压力压紧在浮 动轴套(图2-36)和齿轮外圆上,因此齿顶的间隙只由齿轮顶圆浮动轴套和滚针轴承的间 隙所决定,这是比较容易控制的。这样,就可得到最佳间隙值,当密封块磨损后可在油压 力作用下自动补偿,从而取得了较高的容积效率,也相应地提高了启动转矩和低速性能。
g. 马达低压腔的径向间隙密封块受力后变形。这样在高压下起到了更好的密封作用, 即可得到微量的径向补偿,而浮动轴套又可实现轴向补偿,因而可用于较高的压力。
h. 这种马达的轮齿有直齿和斜齿两种形式,斜齿采用了2°39'的螺旋角,从而提高了运转的平稳性,降低了噪声。
这种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都可自动补偿的齿轮马达的额定工作压力17MPa, 容积效率可达95%。
|